股票App软件定制:可控核聚变板块掀起涨停潮 为什么大爆发?行业空间有多大?

作者:金策略小编 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量:

股票App软件定制:又有 “深奥” 的知识点啦。

今日上午,可控核聚变板块强势爆发,掀起了一波涨停热潮。由于业务存在交叉关联,金属新材料、电力、超导等板块也纷纷跟涨走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 主线在上午出现全线回调,算力租赁板块更是领跌其中。而顺周期主线则延续了活跃的表现态势,煤炭、化工等板块呈现出上涨的行情。

临近上午收盘之际,人形机器人板块突然跳水,其龙头股双林股份的走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今年年初,寒武纪盘中曾触及 777.77 元的价格,当时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日上午,双林股份盘中涨幅一度超过 9%,股价最高达到 77.77 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随后股价迅速回落,上午收盘时下跌了 8.48%。

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下跌了 0.18%,深证成指下跌 0.63%,创业板指同样下跌 0.63%。

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涨的背后

今天上午,可控核聚变板块迎来涨停潮,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多只股票强势涨停,涨幅达到 20%。

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控核聚变呢?

可控核聚变,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被人类控制且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是轻原子核聚合为较重原子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由于其聚变原材料资源相对丰富,可控核聚变一直被视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途径,甚至被称作 “终极能源”。

这个板块缘何会突然大爆发呢?

据市场人士分析,主要有四大驱动因素。其一,行业政策信号愈发明确,为板块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二,该行业存在着显著的认知差和预期差,市场普遍认为行业落地还需较长时间,可实际上已经有大额零部件订单陆续落地;其三,核聚变作为 AI 的衍生概念,后续来自美股等外部市场的催化作用将十分明显;其四,核聚变行业与第三代核电及军工材料公司业务重叠度较高,而核电及军工材料行业业绩增长态势明确,估值也较为合理,未来相关公司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可控核聚变行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呢?

机构指出,核聚变有望成为民用发电领域的重要能源来源,行业热度持续攀升。在技术路线相对明确,且各国不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聚变堆商业化的进程有望超出市场预期。据预测,在 2030 年至 2035 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26 万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里面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可控核聚变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重力场约束核聚变、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磁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的研究装置包含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场反位形(FRC)以及磁镜等。

业内人士表示,托卡马克是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装置,也是未来最有希望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中信证券指出,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主要由超导磁体、第一壁、真空容器、核心泵和阀门、冷却系统、偏滤器等部分构成。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建设成本拆分情况来看,磁体、真空容器、容器内部件等作为装置的核心成本环节,建设成本占比超过 50%。此外,由于核聚变反应的特性要求,聚变产业链的核心还涉及上游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特种金属以及超导带材。其中,特种金属涵盖特种钢材、钨、铜等,超导带材根据磁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如铌钛、铌锡类)和高温超导材料。因此,建议重点关注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留意在聚变装置加速落地过程中相关企业的订单受益情况。

AI 主线遭遇大幅下跌

今日上午,AI 主线大幅下跌,其中硬件方向跌幅较为显著,首都在线、锦鸡股份、甘咨询等个股跌幅居前。此外,龙头股寒武纪也下跌了 5.39%。

从消息面来看,3 月 24 日,高盛分析师团队下调了机架级 AI 服务器的销量预测,预计 2025 年和 2026 年的出货量分别从 3.1 万台和 6.6 万台下调至 1.9 万台和 5.7 万台(以 144-GPU 等效计算)。此次调整主要是受到产品过渡期以及供需不确定性的影响。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已经显现出泡沫的迹象,美国的许多数据中心投资公告存在 “重复” 或相互重叠的情况。

然而,在不久前的英伟达 GTC 2025 大会上,英伟达 CEO 黄仁勋提出了 Agentic AI 概念,并表示新的推理范式将继续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的建设。

黄仁勋按照 “Generative AI(生成式 AI)、Agentic AI(智能体)、Physical AI(具身 AI)” 这三个阶段的进化路径,将 Agentic AI 定义为 AI 技术发展的中间阶段。他认为,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数据以及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从而训练出更优秀的模型,而且训练规模越大,模型就越智能。预计到 2028 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投资额将达到 1 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