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软件定制:东方集团走向退市:除了上百位投资者索赔,还有哪些连锁反应?

作者:金策略小编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量:

炒股软件定制:上市超 30 年的东方集团(600811.SH)正走向退市边缘。

这家公司被认定 2020 年至 2023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股票将自 3 月 18 日起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实际控制人张宏伟则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另一方面,公司股价在经历连续数日跌停后已触及 1 元退市红线。

这意味着,东方集团将面临重大违法及面值的双重退市危机,本身的资金债务危机,以及投资者的巨额索赔等风险。

上海古北律师事务所资深证券索赔律师吴立骏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其已收到上百位东方集团投资者的索赔请求,按照证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据其预计,东方集团此番面临的索赔规模至少超亿元。

随着东方集团百亿财务造假尘埃落定,东北前首富、“东方系” 掌门人张宏伟的数百亿 “东方系” 资本帝国也随之崩塌,这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退市倒计时


3 月 14 日,东方集团股价封一字跌停板,报收 0.92 元 / 股,时隔近九个月再次回落至 1 元红线之下。

根据上市规则,若东方集团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作为一家登陆 A 股市场超 30 年的老牌上市公司,东方集团让投资者担忧的远不止如此。2024 年 6 月 20 日,证监会决定对东方集团立案调查,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

在历时近半年时间的调查后,东方集团财务造假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 月 28 日,证监会通报了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已初步查明,东方集团披露的 2020 年至 2023 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最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经查明,2020 年至 2023 年,东方集团出于维持农产品贸易市场占有率、满足融资需求以及业绩考核等目的,通过人为增加业务环节或虚构业务链条等方式,长期开展农产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循环贸易。

上述虚假销售业务导致东方集团 2020 年至 2023 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 38.97 亿元、48.65 亿元、65.43 亿元、8.25 亿元,占各期对外披露营业收入的 25.20%、32.05%、50.44%、13.56%。4 年累计虚增营收 161.3 亿元。

为此,包括东方集团及实控人张宏伟在内的 8 名责任人被累计处以 3900 万元的高额罚款,张宏伟本人还因组织、指使从事前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受财务造假案影响,东方集团股价近 10 个交易日 9 个跌停,年内累计跌幅达 55.98%。显然,留给东方集团在 A 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界面新闻致电东方集团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还在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3 月 14 日,也是东方集团股价再次触及 1 元退市红线的这一天,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张宏伟因 “身体原因” 辞任民生银行董事。

民生银行在公告中指出,“张宏伟确认与本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与辞职相关事项需要通知本行股东及债权人”。

界面新闻注意到,尽管辞任,民生银行目前仍是张宏伟 “东方系” 资本版图中的关键部分。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持有民生银行 12.80 亿股,持股比例 2.92%,位列第九大股东。

张宏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个世界是资本的江湖,不是实业的江湖。” 结合 “东方系” 的资本版图看,张宏伟早年借助资本运作构建了横跨金融、农业、地产、港口的商业帝国,一度成为 “东北首富”。

公开资料显示,张宏伟以建筑工程起家,1984 年组建了哈尔滨市东方建筑工程公司并出任总经理,随后赚到第一桶金。

1994 年,改制后的东方集团主营粮油贸易并登陆上交所,成为黑龙江省首家完成 IPO 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借东方集团上市,张宏伟彼时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排名第二,成为 “东北首富”。

1995 年,东方集团出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试点,获得锦州港(ST 锦港,600190.SH)超 30% 股份,成为首家控股大型港口的民企。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持股锦州港 2%,位列第六大股东。

张宏伟最为得意的投资案例是民生银行。

1999 年,东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拿下深圳前进开发公司持有的 6000 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从而与刘永好的 “新希望系”、卢志强的 “泛海系” 并列民生银行 IPO 三大发起股东。截至目前,东方集团所持 99.42% 的民生银行股份已被质押。

另外在能源领域,东方集团旗下的联合能源集团(00467.HK)系港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上游石油、天然气,清洁能源及其他能源相关业务。截至去年上半年,张宏伟在联合能源的权益占比为 66.24%。

资金危机早已出现


东方集团爆雷始于去年 6 月。

2024 年 6 月 18 日,东方集团公告称,由于关联方财务公司流动性紧张,公司 16.4 亿元存款遭冻结。上交所紧急下发监管函,直指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挪用。

尽管张宏伟打算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支持东方财务公司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但这并未打消监管部门疑虑。

仅仅 4 天后,证监会便以 “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对东方集团展开立案调查。公司时任总裁孙明涛,董秘康文杰等,还因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被出具警示函。

6 月 25 日,因为 75 万元工程款还不上,总资产超 362 亿元的东方集团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集团账面货币资金长期维持在 30 亿元以上,其中 2022 年末为 48.02 亿元。东方集团表面看似资金充裕,却在 2024 年爆出 16.4 亿元存款被冻结,陷入了 “有钱却动不了” 的资金链危局。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包括货币资金在内,东方集团受限资产总计达 280.99 亿元,占总资产的 78.53%,而这些资产主要用于质押借款。

雪上加霜的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短期借款 50.60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36.94 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一年之内需偿还 87.54 亿元的债务,而彼时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 13.66 亿元。

实际上,东方集团的流动性问题早有端倪。公司 2023 年年报曾被出具 “非标” 意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资金问题。

资金链吃紧的背后,是东方集团 2021 年至 2023 年连续三年业绩巨亏,营业收入也呈腰斩下滑态势。

面对业绩巨亏和资金链的重压,东方集团选择了造假。证监会调查发现,2020 年至 2023 年的 4 年间,东方集团财务数据存在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涉嫌造假的四年当中,东方集团前三年营收均在百亿元以上,而 2023 年骤降到 60.81 亿元。净利润方面,东方集团 2020 年盈利,另外三年合计亏损 42.72 亿元。

2024 年前三季度,东方集团营收 7.29 亿元,净利润 1.02 亿元。

如此大的财务数据反差,不得不让人生疑。据多位投资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结合已公开的信息看,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或涉嫌虚增收入、隐瞒关联交易、虚构利润等行为。其中,公司在关联财务公司东方财务的 16.4 亿元存款被冻结,不排除是流向控股股东,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另据东方集团 3 月 6 日披露,由于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无法按期将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 6.29 亿元募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对此,东方集团解释称,“近几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持续低迷等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亏损,融资渠道收窄,资产处置进度缓慢导致资金回笼未达预期,公司债务负担持续加重,流动资金紧张,存在债务逾期、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以及诉讼等情况”。

引发连锁反应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有股东 12.90 万户,较上一季度增加 14.11%。随着公司退市几成定局,投资者面临较高风险。

上海古北律师事务所资深证券索赔律师吴立骏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我们有上百位东方集团投资者参加了索赔,凡是在 2024 年 6 月 21 日持有东方集团的股民,可就买入价与最低卖出价 0.59 元之间差价要求赔偿。”

吴立骏表示,一位当事人就是在 0.59 元 / 股的最低点时卖出东方集团,“他当时因为担心退市,所以彻夜未眠,忍痛割肉在最低点,后来没想到股价翻了几倍,现在又得知还是强制退市,心理五味杂陈。”

界面新闻注意到,自去年 7 月东方集团披露初步重整计划之后,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自 7 月 1 日触及 0.59 元 / 股的最低点,至 11 月 8 日触及 3.74 元 / 股的最高点,期间股价大涨超五倍。

有意思的是,在证监会提醒东方集团存在造假风险后,包括招商银行华夏中证 1000ETF、摩根两大专业金融机构在三季度逆势买入,进入十大股东之列。

某私募基金经理对界面新闻分析道,这背后的逻辑在于,一方面,他们可能认为东方集团虽有造假风险,但公司核心资产仍具有一定价值,若后期重整取得进展,股价或翻倍增长;另一方面,当市场因风险提示而过度恐慌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时,或是逢低介入的好机会。

“在此期间,市场上还曾流传东方集团将获得某大型国企注资的不实消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小投资者跟风买入而忽视了潜在风险。”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随着公司坐实财务造假,东方集团不再符合重整条件,这也浇灭了中小投资者最后一丝希望。

据悉,东方集团虽已于前期推进预重整,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 2024 年 12 月 31 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由于公司已被立案调查,且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属于 “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 的情形。

吴立骏对界面新闻表示,按照证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在证监会披露违法违规时间节点前持有东方集团股票的股民都可以申请索赔,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初步预计索赔规模在 1-2 亿元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集团财务造假的这把大火还波及了张宏伟旗下的民生银行。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约 74.04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为 6.5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 45.02 亿元,也就是说一年内需偿还的贷款总额超过 50 亿元。此外,公司在招商银行、龙江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到期未偿还本金合计超 17 亿元。

东方集团已就部分贷款进行延期续作。如 2024 年 9 月,公司及子公司北京大成饭店有限公司与民生银行签署贷款续作协议,涉及金额合计 51.52 亿元。

在去年 6 月民生银行的股东大会上,曾有投资者提问,“东方集团出现流动性问题,对民生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几何?”

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回应称,“东方集团关联授信情况在我们去年年报中也披露了,年报中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贷款余额有 90 余亿元,相关贷款担保方式以房产抵押、股权质押为主,同时也追加了实控人连带责任担保。”

据银行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面对 74 亿元的风险敞口,后期是否面临坏账风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无独有偶,张宏伟旗下的 ST 锦港日子也不好过,该公司亦被查明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2018 年至 2021 年,锦州港开展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导致 2018 年至 2021 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据计算,四年间公司累计约虚增营业收入 86.24 亿元,虚增净利润 1.79 亿元。

ST 锦港业绩预告显示,受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风险和贸易业务应收账款、预付款项逾期计提减值准备影响,2024 年度预计巨亏 54 亿元至 64 亿元。

此外,2024 年上半年,联合能源集团营业收入 84.40 亿港元,同比增长 35.55%;净利润 10.10 亿港元,同比下滑 39.25%。公司股价已跌至 0.36 港元 / 股,成为 “仙股”。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有审计机构。

作为东方集团审计机构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东方集团涉嫌财务造假的四个财年中,2020 年至 2022 年间连续三年出具了 “标准无保留意见” 报告,仅在 2023 年出具了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看门人,后续该所可能为此承担连带责任。在证监会强化 “零容忍” 态度的背景下,财务造假者再无侥幸空间。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市场关切特别是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快查严惩。证监会将会同相关方面集中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